English

发挥科技优势建设“海上山东”

1998-07-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周迅 我有话说

建设万里文明海疆记者团一行自到山东时起,充满耳际的是关于“海上山东”的议论。人们对山东海洋资源综合指标居全国首位这一点津津乐道,对已取得的成绩如数家珍。其实,山东省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真正巨大的优势是它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而这个优势目前远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近期的调查表明,山东省拥有占全国20%的海洋科技队伍和全国唯一一所海洋大学,有各级海洋科研、教学、技术推广机构达200家。在山东省海洋科研力量最集中的青岛市,截至1996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共有海洋科研、教学单位17个;海洋科技人员6091人,占全国的40%;高级职称2397人,占全国的60%;海洋研究方面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47个,在读博士生142人,在读硕士生607人。据了解,一座城市集中如此众多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人才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应该说,山东省对省内丰富的海洋科技资源是有所认识的,科技对“海上山东”建设的作用也在逐步加大。“八五”以来,山东省围绕海洋开发中的技术难题,组织科研单位攻关,研究推广了对虾增殖放流、海湾扇贝引进、多倍体育种、海洋药物技术等成果,其中海水增养研究、海洋生物优良种质和抗病新品种研究列入国家级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海上山东”的建设中,山东对本省巨大的海洋科技优势还远远谈不上充分利用,这也正是造成山东省在海洋开发上层次尚低,产业技术水平不高,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山东省在利用本省科技优势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对海洋科技项目的投入不够,投资机制尚未理顺。应该说青岛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十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之一,但他们在海洋科技项目的的投入上,近三年累计也才只有387.5万元。其次,海洋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致使一些有发展前景的成果流向了省外和国外。其三,在如何进一步发挥海洋科技优势上,重要性强调得很够,基本原则也有,缺乏的是周密、完整、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这一切都严重制约了“海上山东”的发展。

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优势,是应当浓墨重彩、精心构思的宏篇巨制,写好这篇文章起码会从四个方面给山东省带来巨大利益:一是推动山东海洋经济走向更高层次,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山东真正成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二是确立山东海洋大省、海洋强省的形象进一步加快山东对外开放的进程;三是对山东发展海洋经济提供高水准的决策咨询;四是为“海上山东”建设提供各类高素质人才。

眼下,沿海各省已纷纷提出发展海洋的长远规划,新一轮竞争已拉开大幕。面对群雄并起的态势,在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优势上,山东省应该有紧迫感。要知道,优势和劣势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山东省在这方面动作稍有迟缓,海洋科技优势很可能向其他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转移,那样,无疑等于山东省在新一轮竞争中失掉了一颗非常重要的筹码。

鹏飞万里,斯风在下。山东省应该抓住机遇,乘风而起,作好发挥本省海洋科技优势,变科技优势为经济优势这篇大文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